2025年秋季起,我国将正式启动免费学前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帮助公众理解这一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7日举行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及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共同就免费学前教育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下是政策六大热点问题的答疑汇总,为您全面梳理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亮点和实施方向。
一、免费学前教育具体“免”哪些费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学前一年阶段的保育教育费免除政策。该阶段即通常所指的幼儿园大班,免除对象覆盖所有在园的大班儿童。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也将参照本地同类公办幼儿园的标准,实行相应程度的费用减免。
这意味着,从政策实施开始,家长在为孩子就读公办幼儿园大班时,将无需再缴纳保育教育费用;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费用减免。为了确保政策顺利实施,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共同承担因此减少的幼儿园运营收入,并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的资助工作,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
二、免保育教育费的对象包括哪些人群?
此次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公办还是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只要是处于大班阶段的适龄在园儿童,都将在政策范围之内。国家明确强调,这一普惠政策将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儿童,真正实现“应免尽免”,推动教育公平的进一步落实。
通过这一制度设计,国家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也为下一阶段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财政补助标准如何确定?
关于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标准,财政部表示,2025年秋季学期的财政补助主要依据各省现行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的生均实际收费水平来核定。每个省份将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单独测算,确保标准精准、合理。
未来,财政部门还将定期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财政补助标准。通过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幼儿园在提供免费学前教育的同时,运营不受影响、质量稳步提升。
四、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分别减免多少?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实施后,对于公办幼儿园来说,保育教育费将全额免除。即原本家长缴纳的费用将由财政全额承担,家长不再支付此项支出。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幼儿园,政策按照“参照同类公办园标准减免”原则执行。例如,如果某民办幼儿园的月收费为800元,而当地同类型公办园的标准为500元,那么该民办园的大班儿童将享受500元的减免,家长仅需缴纳剩余的300元。
这一举措确保民办园儿童同样能够享受到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红利,也鼓励更多优质民办资源参与到普惠体系中。
五、家长何时能实际享受到政策福利?
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工作部署,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园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始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政策,预计将惠及约1200万名大班儿童。
为了保障政策按时落地,教育部要求各地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各地教育部门需依托学前教育信息系统,对幼儿学籍信息进行精准审核,确保不重不漏,数据真实有效。同时,加强地方政策细化与落地实施,确保家长能在开学之际切实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据测算,仅秋季学期一项,全国财政新增支出将达到200亿元,相应减轻家庭支出同等金额,这无疑是对广大育龄家庭的重大利好。
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何时拨付?
为了保障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将承担主要资金责任,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更多支持。具体而言,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承担80%、中部地区承担60%、东部地区承担50%的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比例。
财政部已提前安排了相关财政补助资金,并将于近日正式下达。同时,要求各地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资金,确保每一所幼儿园都能按时足额获得运营支持。
对于之前已实施相关资助政策的地区,也要做好新旧政策的平稳衔接,确保政策连续性与系统性。
结语
免费学前教育不仅是一项教育政策的调整,更是国家推动教育公平、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步骤。从政策内容到财政安排,再到实施时间表与执行机制,国家层面已作出系统规划。
随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实施,数百万家庭将直接受益,孩子们也将在更加公平、优质的环境中启蒙成长。未来,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免费学前教育的覆盖范围与保障水平将持续提升,为实现“幼有所育”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原标题:《关于免费学前教育,六问六答》